抛光轮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抛光轮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高层为房地产找到接班人

发布时间:2021-01-25 16:05:28 阅读: 来源:抛光轮厂家

中国高层为房地产找到“接班人”

中国一直在为房地产料理后事,寻找替代品。近日传递出重大信息:中国房地产的“接班人”找到了!

有一句话耳熟能详: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也就是说,大概在2004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由“制造业+出口+人口红利”的模式向“房地产+地方债”模式转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台的“4万亿”刺激政策,标志着房地产行业君临天下、一统江山。在随后几年里我们看到,房地产调控一放松就楼价飞涨,一抓紧经济就增长乏力。  现如今,“房地产+地方债”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国家一直在为房地产料理后事,寻找替代品。  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出重大信息:这个“接班人”找到了!  是什么?是消费。这次会议的新华社这样说:“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因此要“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然后,提出了要让群众“能消费”、 “敢消费”、“愿消费”。  然后会议开出的药方上有6项内容:  一是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二是促进绿色消费。三是稳定住房消费。四是升级旅游休闲消费。五是提升教育文体消费。六是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在六大消费里,住房消费仍在,但地位已经大大降低。  也许看完有点失望:这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呀。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是一个回归常识、回归市场的过程。  一个健康的、正常的大国,本来就不应该只有一个大而不能倒的支柱行业。靠独木支撑的历来是小国,比如鸟粪之于瑙鲁,石油之于科威特,旅游业之于马尔代夫。  真正的世界大国,需要靠健康的机制立身,靠无数充满活力的行业来支撑。  比如美国,绝大多数城市房价不高,全国拥有自有住房的家庭比例不到70%。  在这种情况下,房租反而显得非常高,在一线城市住宅年租金回报率超过8%,二三线城市可以达到15%,即便如此,也没有多少人炒房子。为什么?  因为这个回报率在很多行业可以获得,自己创业会更高。所以钱不会往一个行业过分集中。  未来中国的顶梁柱,也不应该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由健康的内需、外需共同支撑的数十个行业。当然,在其中新兴产业必然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要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银联垄断银行卡清算市场的时代结束了,未来中国将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银联。  这还意味着,被银联和传统银行狙击了很久的移动支付(比如二维码)、虚拟信用卡等将大行其道、百花齐放,中国的电子商务将因此迈上新的台阶,爆发出巨大的活力。  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再造,其步伐也将大大加快。  今年福布斯新公布的富豪榜上,地产商已经开始退潮。  有此次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基调在,两三年后,地产商在富豪榜上将会更加低调,相当一批人会消失。但只有这样,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总理的“加减法”为经济转型优化软环境  李专家称,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尽可能地拓宽市场空间,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服务型和法治型的政府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推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进一步措施,做实行政审批、市场壁垒和各种“路障”的“减法”,做好市场空间、创业天地的“加法”,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更多机遇,让13亿人民的聪明智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充分涌流、大展身手。  此次的“加减法”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今年10月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时李克强总理就曾提出过应对气候变化的“加减法”。李克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争取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落实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改革的推进还是宏观经济管理,都面临着各级政府怎样去落实的问题。未来要想落实好“减法”,政府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政府职能,回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上。  “‘加法’和‘减法’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道重要且关键的题目。”中投顾问董事、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总理此次提及的“加减法”,还是此前应对气候所提及的“加减法”,“加减法”的提出都将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并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郭凡礼认为,在经济发展上做“加法”主要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 、内需在拉动经济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而传统以投资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将得到控制。为此,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等多项宏观政策都需要尽快落实以及细化,借此达到经济发展、市场空间以及创业方面的“加法”。  王军称,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和微观主要侧重于管理,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的治理体系也需要现代化,所以政府的作用应该着眼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和企业,无论是简政放权还是尽可能地拓宽市场空间,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服务型和法治型的政府,而至于细节,则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把权利清单更加完善和明确。(证券日报)

专家解读中国经济下行:经济转型必须付出代价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应当对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保持战略上的淡定、从容,更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面对新常态 要有新心态(经济热点)  温和回落的背后   有结构变化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波动回落、波幅收窄的趋势  记者: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公布,虽然还有两个月,但全年的经济走势应该已经清晰,请您概括一下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潘建成: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波动回落、波幅收窄的趋势。  所谓波动回落,就是从长期趋势看,增长是回落的,从2010年10%以上的增长,到2011年8%—10%的增长,再到2012年以来8%以下的增长;但这种回落不是持续的,季度间可能会有增有减。  所谓波幅收窄,就是这种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即每年内四个季度增长最快的与最慢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后的2008年和2009年,年内波动幅度分别是3.6和4.7个百分点,2010年—2013年分别是2.5、0.9、0.5、0.3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波动幅度只有0.2个百分点。  记者: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有哪些结构变化和亮点?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  潘建成:观察今年的经济运行可以看到,在温和回落的背后,有着比较明显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国民收入分配中向居民倾斜的趋势更加明显,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在经济增长下滑的同时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反升。这些变化表明,结构调整的成效正在显现。  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结构调整呢?应该说,是在改革的推动下,市场的力量在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从工业结构的变化看,微观企业效益在整体稳定的同时呈现出的结构变化,成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根据企业景气调查结果,2014年三季度工业企业的企业家认为所在企业盈利情况处于“正常水平”或“好于正常水平”的企业比重为77.1%,高于去年同期76%的水平;其中采矿业的盈利景气状况已低于50%,而制造业则接近80%,这表明行业之间分化严重。今年1—8月,规模以上采矿业企业利润下降13.4%,而制造业企业利润则增长13.5%,尤其是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电器机械、IT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均超过20%。  这一盈利格局的变化导致投资意愿出现了明显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1—9月IT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长高达34.4%、37.5%和38.4%,比全行业投资增长高出20个百分点左右;而上游的采矿业及高耗能原材料行业投资意愿呈现明显的净减少。  关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更愿意说是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两年半来持续下滑,处于历史低位的企业设备利用率不见回升,工业库存增长不断加快,表明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形成的压力巨大,消化过剩产能所需时间可能会比较漫长。二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发生的变化,从需求的角度进一步减弱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三是部分地区工业罕见出现负增长,下行压力较大。  对增长适度下滑  保持平常心态  就业和收入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求在降低,质的要求在提高  记者:您在评价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形势时,多次提到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有平常心,您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渡到新常态了吗?  潘建成:新常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过渡到新常态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可以说目前这种过渡越来越明显。  关于如何理解新常态,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近做的第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对经济增长适度下滑保持‘平常心态’”。什么叫平常心态?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平常心态就是要认识到当前经济增长的下滑是自然换挡的过程,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要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遇到的压力和波动,是结构调整的阵痛的突出表现,尤其对部分资源相关行业和相关地区,或者对粗放增长形成的路径依赖较重的行业和地区更是如此,这是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在战略上要保持淡定、从容,要有定力,不要乱了阵脚。战略上保持平常心态,是坚定改革信心,从战术上理性、智慧地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实现转型的基础。  记者:面对新常态,我们是否该有新的心态?  潘建成:我认为,新常态下,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确实需要新的心态。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过去。过去一度经济增长很快,但更多地体现在GDP这一流量的快速增长,社会存量财富的积累并不快,而且资源环境的损耗很大,质量效益相对不高,这种粗放增长造成的高速度,其实是不合理的,也可以说是不正常的。如果我们把这种不正常的速度当成正常的,那么就很容易认为现在这种正常的速度太慢了。  二是要更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满足充分就业,为了老百姓收入增长,为了更好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不是GDP统计数字。要认识到随着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收入分配的调整也改变着过去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的现象,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求在降低,质的要求在提高。  四季度保持平稳增长  的可能性更大  结构变化、改革红利、创新驱动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记者:GDP增幅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下行,今年的走势也一直平平,有人说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下行通道,您认同这种看法吗?四季度经济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什么“翘尾”因素?  潘建成:从长期来说,伴随着潜在增长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应该会趋于下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必然经历的过程,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这种下行趋势是渐进的,也是波动的。也就是说,一方面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挫,另一方面也不会像一条直线一样持续下滑。  三季度增速已处于前三季度的最低点,尽管产能过剩、较高库存以及房地产市场下滑的滞后影响仍对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四季度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看,企业家的预期景气指数仍然高于即期景气指数,表明企业家对未来还是谨慎乐观的;八成以上的工业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或“好于正常”状态,表明市场是稳定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在波动回升,消费的驱动力有望在四季度进一步增强;全球经济整体回暖的趋势仍在延续,对我国出口的回升仍产生促进作用。这些积极因素一定程度上会抵消下行压力,经济增长可望走出缓中趋稳的走势。  记者:从年初到三季度,对中国经济的悲观心态一直挥之不去,您悲观吗?  潘建成:我对中国经济一点也不悲观,理由主要还是来自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信心。这些新动力包括结构变化产生的动力,如城镇化、工业的信息化、农业的产业化等等;包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包括在国家创新战略的影响下,在“三期叠加”的倒逼下,企业的创新意愿在不断增强,会整体提升中国经济的产出效率等。(人民网)

新江花园装修

文德凯旋门

简约一居室装修

威尼斯现代广场装修